相较于皇权本身,为什么说真正理解皇权运作的是赵高?秦始皇开创了皇帝这一全新制度,但为何最终却让秦国迅速覆灭?作为秦始皇身边的关键人物赵高,他为何要篡改遗诏?那么赵高到底是谁?他肩负着怎样的使命?又是如何进入秦始皇的视野,成为始皇帝临终唯一陪伴的人?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,他又是怎样设计陷害李斯,从而成为实际掌控皇权的幕后主宰?
秦始皇历经六国纷争,耗费家族多代心血,最终实现了华夏大一统,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制度。他清醒地认识到周朝分封制带来的严重弊端,秦国则沿用了由商鞅变法奠定的郡县制,逐步削弱地方势力,将权力牢牢集中在中央。始皇帝成为大秦帝国绝对的最高统治者,掌控着国政和生杀大权。郡县制在早期极大促进了秦国的统一与稳定,全国上下声音一致,任何反对都能被迅速镇压,展现出所向披靡的气势。但这一制度的缺陷也极其明显:只要中央权威出现问题,庞大的帝国机器便会失去方向,陷入混乱与衰亡的深渊。
秦始皇即位后,12年间进行了六次大规模巡游,平均约每两年一次。早期这些巡游主要用于整治六国旧地遗留的治理问题,而晚年他开始痴迷于长生不老的仙药与寻仙之旅。此外,秦始皇还大兴土木,动员无数百姓和男丁参与超大规模的工程建设。苛刻的徭役制度让许多劳役民众身陷生死危机,反抗的种子在民间逐渐萌芽。经历过荆轲刺秦和张良刺杀未遂的始皇帝性情大变,身边无人敢轻易接近。每次巡游时,始皇帝的辎辂车内仅允许一人随行,那个人正是他的“影子”——赵高。那么,赵高究竟是如何获得始皇帝的深厚信任?
展开剩余81%首先必须厘清赵高的身份。赵高身份一直备受争议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中提到:“赵高者,诸赵之疏属也。赵高昆弟数人,皆生隐宫,其母被刑,世世卑贱。”“隐宫”身份极其低微,几乎仅比奴隶略高。有学者认为赵高的祖先是赵国王族,因战国末期秦赵争霸,赵高先祖曾被作为人质滞留秦国,最终家族沦为低贱身份。另一说法是赵高本是秦国王族,因秦君族姓赵,始皇帝本名赵政。无论哪种说法,都证实了赵高对秦国的仇恨深重,同时他拥有极高的文化素养,这与他的家族教育密不可分。了解了这里,喜欢历史的朋友不要忘了点赞关注,跟我一起深入探究每个历史人物的内心和背后故事。
了解了赵高的出身,接下来看看他是如何为接近皇权做准备的。赵高深知自己身体有缺陷且身份低微,想要改变命运唯有依附权力中心。他极为聪慧且勤奋,深入钻研秦国的律法,能够倒背如流。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价值,他又苦心钻研书法,特别是小篆,练就了能够完美模仿秦始皇笔迹的绝技。这两项技能正好符合秦始皇选拔人才的标准,于是赵高成功进入了始皇帝的视线,还被指派教导秦二世胡亥书法。
赵高抓住机会,步步为营,从不敢有一丝懈怠。他察言观色、巧妙奉承,很快赢得了胡亥的信任和始皇帝的宠爱。始皇帝甚至不惜破格为他开脱律法。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,大将军蒙毅依律准备处斩他,但赵高开口便令始皇帝赦免。犯错反而得宠的赵高,开始随始皇帝巡游,每次都能与帝王同乘辎辂,象征皇权的玉玺也交由他保管。赵高一跃成为最接近皇权的人,甚至超过了丞相李斯的地位。
在巡视途中,几乎所有诏书都是由赵高亲自书写,这让他意识到皇权实际上是可以“分割”的:皇帝本人和象征权力的玉玺。只要掌握这两者,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便能产生极大的权力运作空间。赵高为此暗自欢喜,但他深知时机未到,必须等待始皇帝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。为了这个目标,他表面上尽职尽责,谦逊无欲,对外则树立自己是皇帝“影子”的形象。
渐渐地,无论是丞相李斯还是大将军章邯都不敢轻视赵高,甚至不敢流露丝毫敌意。赵高获得了“空间自由”,限制官员面见始皇帝,始皇帝竟未察觉。或许是命运使然,亦或始皇帝的暴政激起天怒,公元前210年,始皇帝第六次东巡途中突发重病,赵高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临。如果始皇帝驾崩于咸阳或其他行宫,因百官在场,皇权真空难以形成,遗诏难以篡改,帝位传承自然顺利。
但命运安排一切,始皇帝身边此时仅有赵高一人,且赵高能模仿始皇笔迹,象征皇权的玉玺又掌握在他手中。此时任何胆大妄为者都敢挑战天下权威,尤其是怀有深仇大恨的赵高。在这关键时刻加上空间优势,赵高不再仅是始皇帝的“影子”,他的言行实际上就是始皇帝的声音。
篡改继承人计划惊天动地,但赵高明白仅凭一人之力不够,还需要盟友。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赵高,依然利用时间,制造危机,迫使胡亥和李斯站队,从而完美操控大秦政权。赵高刻意隐瞒始皇帝驾崩消息,在辎辂车内全权掌控局势,借夜色之助召来李斯和胡亥,宣布始皇死讯和遗诏,并设局让胡亥在继位与生死之间做出选择。如此巨大诱惑,谁能拒绝?
李斯内心同样充满危机感。扶苏主张儒家思想,扶苏登基意味着儒家势力崛起,作为法家权力代表的李斯将面临极大威胁。再加上扶苏的铁杆支持者、大将军蒙恬虎视眈眈,李斯为了保全地位和性命,唯有站到赵高阵营。最终李斯参与篡改遗诏,让扶苏被赐死,扶苏登基的希望彻底破灭。胡亥承诺给李斯的丞相职位最终也被赵高夺走。为了试探胡亥是否真被自己控制,赵高当众上演了著名“指鹿为马”的戏码,李斯悔恨晚矣,未见大秦灭亡便被赵高诬陷腰斩。
那么,李斯真的没察觉秦始皇已经去世吗?以他的聪明才智,必定有所察觉,但欲望蒙蔽了他的双眼,选择了视而不见。历史证明,权力最近者往往获得最多资源,最能左右局势。权力的关键往往不在地位和能力,而是在权力交替的时空里谁掌控了主动。即便是李斯、胡亥和赵高,也无一例外地被欲望囚禁,无法自拔。
赵高这个角色,你最喜欢谁来演绎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。
(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文:院长
原创丨文章著作权归历史邮集院(youjilishi)所有
发布于:天津市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